我院王记录教授为中南班授课

时间:2015-05-04浏览:208

 

2015429日,中南班第67期(4)班学员、永利yl23411no1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王记录教授为中南班第67期学员作了一场题为《“大一统”观念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学术报告。中南班67期常务副班主任陈诚和全体学员一起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南班67期班主任陈雪玲主持。

王记录教授首先指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成就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延续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根脉。接着,他从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理论出发,向大家介绍了人类历史划分的四个时代,即史前时代、人类文明诞生时代、轴心时代、科学和技术时代。他着重指出,轴心时代是人类的精神奠基时期,在这一时期,整个人类的精神不约而同地获得了飞跃,不同文明都出现了自己的精神导师。所以说,轴心时代产生的一系列思想观念成了文化的基因,影响着世界上不同民族的精神世界,而中华文化的核心文化基因就是汉字和祖先崇拜,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深层文化基因则是“大一统”观念。随后,他以“大一统”观念的产生与发展为主线,向大家揭示了“大一统”理论在先秦和秦汉时期的产生与确立,以及“大一统”观念由先秦到两汉时期的变化与发展。他向大家详细解读了孔子《公羊传》的大一统思想、孟子、荀子的大一统观念以及董仲舒和司马迁的大一统思想。在分析“大一统”观念的内涵时,他向大家解读了“大一统”的地理观——天下观、“大一统”的政治观——政治一统、“大一统”的思想观——思想一统、“大一统”的民族观——华夷一统等在内的本质要义。他说,中国古人的天下观既是地理观又是文化观,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观,各王朝所持有的是天下观,而这种天下观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也会遭遇挑战,只有到了清朝,真正意义上的边界才开始出现,近代意义上的国与国之间的边界才最终形成。他认为,“大一统”的政治观的核心内容是天下统一于一个国家、一个君王。政治版图的统一是“大一统”的直接表现,而“天下大治”则是“大一统”的终极目标。他强调,“大一统”的思想观就是思想一统,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大一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正统思想,使人们树立了认同观念,即疆域一统的王朝认同、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和崇尚礼乐的文化认同。他接着指出,“大一统”的民族观就是华夷一统,“大一统”的中国包括四夷,四夷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最后,他向大家展示了他对“大一统”观念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理解和认识。他认为,“大一统”观念自产生以来就长期主导着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是华夷共同的理念,是两千多年来主流文化的核心。而思想和文化的“大一统”是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重要原因之一,儒家核心价值、共同的社会规范是保证“分久必合”的重要因素。这些共同的思想观念,对于今天的美丽中国建设和民族统一大业,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和借鉴意义。时至正午,王记录教授的报告才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报告会后,来自永利yl23411no1的宋卫平代表全体学员向王记录教授的辛勤付出和精彩报告致以由衷的谢意。

王记录教授在校党委的安排下,于本学期前往教育部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学习,他用自己深厚的学养、渊博的学识、缜密的思维和精妙的语言为中南班67期全体学员奉送了一场精神领域的饕餮盛宴,在学员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和热烈的讨论,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好评。这种由学员变教员,走上中南班讲坛,在第 67期中南班的学习安排尚属首例。

(永利yl23411no1  宋卫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