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3日—16日,由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院承办的2016年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历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决赛在兰州市中共甘肃省委党校隆重举行,来自全国48所大专院校的93位选手参加了决赛。?xml:namespace>
决赛采用岳麓书社2004年第一版(现为第三版)出版的由曹大伟、赵世瑜主编的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决赛内容限定在第7课至第13课。决赛内容包括说课、讲课、答辩、评议等四个环节。说课环节要求选手用10分钟左右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包括设计思想,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资源与手段以及实现教学目标的措施等内容;讲课环节要求选手进行40分钟左右的模拟课堂教学,面对评委讲课;答辩环节要求选手在10分钟内回答评委的3—5个问题;评议环节要求评委用10分钟左右对选手的说课、讲课和答辩进行评议。
代表我院参加决赛的两位选手姜欣、朱菲菲在比赛的各个环节都较好地完成了决赛要求的内容,从而在93位选手中脱颖而出,分别荣获二等奖与三等奖,较好地展现了我院的教学水平。两位同学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她们自身的努力关系甚大。姜欣同学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专业,朱菲菲同学毕业于我院历史学专业,两位同学在本科阶段都受过系统的历史学专业训练,有着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2015年被我院学科教学(历史)硕士专业录取后,学习刻苦,认真钻研,从而使她们的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被选拔为代表我院参加决赛的选手后,两位同学更加勤奋努力,尤其是7月份以来,两位同学以学院205会议室为家,每天都要学习到凌晨两点,饿了就叫外卖,困了就将会议室的椅子并在一起躺在上面休息,高强度的准备工作常常使她们陷入崩溃,以至于每每放声痛哭,但她们从来没想过要放弃,哭过之后,她们继续准备参赛课程,她们知道自己肩负着学院的重托,她们不能让学院失望。所谓天道酬勤,她们最终用自己的汗水和泪水换来了两块沉甸甸的奖牌,当拿到奖牌那一刻,她们不由地泪洒赛场,真的很不容易,祝贺她们,学院为她们感到骄傲!
要向牛琳老师表示感谢。去年首届全国高等院校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历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一结束,牛老师就开始着手此次比赛的准备工作,通过平时的观察与比赛的选拔,最终从数十位教育硕士中选出朱菲菲、姜欣两位同学,现在回头看,牛老师真可谓慧眼独具!两位参赛同学被选中后,牛老师便开始对她们进行悉心指导。了解牛老师的师生都知道,牛老师凡事不做则已,只要做就会全力以赴,并且一直以来都追求完美。这也让牛老师吃尽苦头,因为牛老师身体一直不好,而两位同学虽然基础较为扎实,但知识面都较窄,并且都没有实际教学经验,所以只能算是两块璞玉,要想让她们真正成为优秀的选手,还需用耐心、慧心进行认真雕琢,所以牛老师常常一指导就是数个钟头,有时更是要指导到深夜,回家之后还要考虑接下来应该怎样调教,日复一日的高强度工作,每每让牛老师身心俱疲,为此不知去校医院输液输了多少次,但牛老师稍好一些后,就又开始指导起两位学生。此次比赛牛老师本来是要陪着两位学生来的,然而由于长时间的劳累,临行前牛老师又病倒了,只好非常遗憾地留在了学校。不过,虽然牛老师没能来到比赛现场,却仍然一直密切关注着比赛的进程,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让我们感动的是,8月13日晚9点多,牛老师得知朱菲菲同学要在次日下午参加比赛后,不顾自己尚在病中,当即便着手帮朱菲菲同学修改起比赛课件、说课稿、讲课稿来,一直忙到凌晨3点,把修改好的参赛稿件发给朱菲菲同学,这才休息,只是到了这个时候,还能休息好吗?接下来为姜欣同学能够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牛老师又付出了极大的辛劳。正是牛老师手把手的教,逐字逐句的改,才使两位同学的教学能力有了质的变化,才能够在大赛中脱颖而出,斩获奖牌。而牛老师由于教导有方,也荣获本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感谢牛老师,您的崇高的敬业精神,您对学生无私的关爱,都让我们莫名地感动,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两位同学在比赛中获得佳绩,也是对我院教育硕士教育工作的肯定。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2014年学院对教育硕士培养方案进行了系统调整,有针对性地增加了专业课程的设置数量。在教学中,每门课程都尽可能安排数名教师结合中学历史教材分专题进行讲授,同时聘请中学教学经验丰富的知名历史教师为学生授课。在为期半年的教育实践环节,学院尽可能地将学生安排到一流中学实习,并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始终与学生实习学校保持顺畅的联系,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于措施有力,使我们的教育硕士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学生教学科研能力得到稳步提高,从而也使我们总能够选拔出优秀的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比赛。就此次比赛而言,两位同学被选拔出来后,学院便开始对她们进行重点培养。如为了使她们能够受到系统而全面的教学训练,学院特地请经验丰富的牛琳老师作为她们的指导老师。为了开阔她们的视野,学院多次邀请新乡一中的资深历史教师对她们进行辅导,同时学院也告知她们,当她们遇到问题时,可以向学院的任何老师请教,而老师们也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巨院长、守谦老师等都对她们做过近乎专题式的辅导。为了提高她们的教学能力,学院特地提前将她们安排到新乡一中跟班实习。为了让她们能安心准备参赛作品,放假之后,学院专门将205会议室拿出来作为她们的学习场所,让她们自由地使用会议室中的一切设备,为了不扰乱她们的心神,学院多次会议都改在其地方举行,另外学院的打印设备也为她们开放。当她们心理出现波动时,学院也及时予以疏解。如两位同学多次表示担心有负学院的重托,李峰老师总是明确而诚挚地告诉她们学院对她们只有态度要求没有成绩要求,只要她们尽力了,无论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学院都接受。
总之,虽然是两位同学参赛,实际上却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学院各方的通力合作,她们很难取得这样的佳绩。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们在此次比赛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有一些经验与教训需要我们进行总结。
根据大赛评委的反馈及我们的观察,此次大赛,选手们普遍存在唯教材是从的意识,忽视了新课标的导向作用,事实上,新课标才是教材的总纲;许多选手板书不理想,如粉笔字没有美感,板书设计不合理,普遍没有板图等;相当多选手对所讲课程的理解存在不足,如对课程所要讲述的重点把握存在偏差,史料运用的目的性不明确等;一些选手不按大赛要求讲述,如按规定讲课时间最少要35分钟,但有的选手只讲了20多分钟等。就我们的两位同学而言,我们做到了严格按照大赛要求比赛,但在其他方面选手们普遍所存在的问题,客观地说我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另外,朱菲菲同学较为顺利地完成了说课与讲课环节,但是与学生互动不明显,肢体语言不甚丰富,在回答评委提问环节也存在一些不足;姜欣同学也较为顺利地完成了说课与讲课环节,声调的运用较有特色,肢体语言较为丰富,但在讲课环节为了达到规定的讲课时间,临时加入了一些新内容,使得讲述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语言重复现象,在评委提问环节,有评委对她的课程内容处理提出了不同看法。可以说,我们的两位同学在比赛中有亮点,且相当明显,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令人欣慰的是,两位同学对此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她们自己的比赛一结束,她们就主动去观摩其他选手的比赛,并且观摩边深入地分析、探讨自己在比赛中存在的问题。两位同学都表示要在接下来的实习中,针对自己在比赛中暴露出的问题,认真加以改正、提高,争取经过半年的锻炼,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毕业生。而学院通过这次大赛,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这必将会进一步促进我院教育硕士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为我院在明年的大赛中再创佳绩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