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学院邀请,2019年5月26日上午,河南大学李振宏教授莅临学院办公楼205室,作题为“历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问题探析”的主题讲座。
在讲座中,李振宏教授首先指出对于硕士生而言,学位论文的撰述是检验其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的核心指标,而选题是否成功则关系着学位论文的成败,因此一定要在选题上下功夫,而一个好的选题起码要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选题要从具体问题入手,问题意识要集中、明确。受研究能力和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历史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不宜过大,并且硕士学位论文是真正的学术训练,必须有学术性、思考性,不能是描述性的,问题太大,就会被描述所牵累,不能深度开掘,所以论文的选题要考察的应该是个具体问题,一定要有个具体的点,不是泛泛而谈,不要总看到一个大问题,没有点,要在点上去做文章,动心思,学术创新不是体现在论述是否全面,而是体现在学术观点、思想的创新,体现在是否提出了前人没提出的问题,这一切都反映在问题意识上,如果选题好,这个点应该是大小适中,多少带有中观的性质,既有集中的或者说明确的问题意识,又不太发散。
第二,选题要体现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的创新。选题一定要体现出很鲜明的学术思想,在这方面创新最重要,没有创新是不行的,但并非研究的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就是创新,就有价值,有的问题前人没研究过无非是两种情况,其一是前人确实没注意到;其二是可能前人都看到了,认为没有价值而不研究,所以不能说某个问题前人没研究过就有价值,一定是该问题确实体现着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的创新方可。写论文,实际都是以选题的创新性取胜的,选题若无创新性,文辞再优美,几乎也不起作用,所以要重视这个问题。
第三,选题要有一定的研究域,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宽度,这样这个选题将来就还能做下去,从而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提供机会。总之,一定要在选题上下功夫。
继而,李振宏教授又谈了自己对如何选题的看法。李振宏教授建议如果选定了一个研究方向,题目没有定,但是对这方面的东西感兴趣,可以通过两个途径选定题目。第一个途径是通过梳理学术史选定题目。为此不妨先写一篇学术综述,撰写时一定要注意发掘前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或值得商榷之处,大家都在讨论这个问题,甲是这个看法,乙是那个看法,这两家或三家在争鸣的时候,可能甲的问题被乙抓住了,乙的问题被丙抓住了,这个时候要注意分析他们是如何抓住对方的问题的,这些问题又是什么,以及他们把对方的问题解决了没有。总之,通过学术史的梳理,就有可能在这个研究领域中发现前人的漏洞,发现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若如此,选题也就出来了。所以要想选一个好的题目,一定要了解学术史,这是一个发现选题的途径。第二个途径是可以通过直插学术前沿的方法选定题目。具体而言,就是关心当下人们的学术讨论,比如若有同学喜欢明史或清史,就应该了解当下相关的学术讨论热点在哪里,找到之后,认真研读。可能有些同学会因为自己学术基础尚薄弱,担心无法跨到前沿,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与读懂物理学、数学前沿问题需要知识有连续性的积淀不同,读懂历史学的前沿问题只需要受过基本的学术训练即可,读懂后对哪些讨论有兴趣,就去梳理相关的学术史,选题很可能随之就出现了,所以这也是发现选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最后,李振宏教授指出就硕士学位论文而言,选题决定一切,离开它什么都不是,期刊编辑一般爱说选题选好了就成功了一半,实则是选题选好了就成功了,它不是一半,选题好,没写好,可以修改,选题本身不行,写得再好也没有意义,好的选题真的是很重要的。
本次学术讲座由李峰副院长主持,王记录主编、张壬副书记、鞠明库副院长、赵振教授、部分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骨干教师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等30余人共同聆听了本次讲座。